讓“多扔垃圾多付費”
成為全社會的共識
讀嘉評論記者 汪瑩
今年3月1日起,在嘉興扔垃圾要收費了!日前,嘉興市出臺市區(qū)非居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,按照“誰產生誰付費、多產生多付費”的原則,在計量收費基礎上建立差別化收費政策,對黨政機關、事業(yè)單位等公共機構和賓館、飯店等相關企業(yè)產生的非居民生活垃圾進行收費處理。政策還明確對垃圾分類考核不達標的單位按不超過20%的上浮標準收費,對考核達標的養(yǎng)老服務機構等單位則免收處理費。
“誰產生誰付費、多產生多付費”本就是公平收費的應有之義;而“垃圾分類考核不達標多付費,考核達標少付甚至不付費”則有利于激發(fā)全社會的垃圾分類熱情。在“垃圾圍城”現象普遍存在,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之道的當下,嘉興大膽嘗試“差別化付費”辦法,利用價格杠桿推動垃圾分類,彰顯了生態(tài)治理的公平原則,體現了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思路,具有“四兩撥千斤”的積極意義,效果值得期待。
“多扔垃圾多付費”,收費只是手段,促進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才是目的。以往,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要么來自財政撥款,要么以定額制的方式無差別征收,導致“扔多扔少都一樣,分類不分類都一樣”。不僅有違社會公平,更難以調動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。實行生活垃圾差別化付費,打破了這種“大鍋飯”的做法。誰扔的垃圾多,誰付出的成本就多;誰的不達標垃圾分類行為增加了全社會的處置成本,誰付出的費用就多。如此一來,可以推動更多單位減少垃圾的產生、規(guī)范垃圾分類行為。而當這種倒逼效應逐漸向前傳導,還可以引導更多居民選擇更加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實現城市垃圾源頭減量。從美國、英國、德國等先行國家的經驗看,付費杠桿是解決“垃圾圍城”最科學的路徑之一,因為如果不想多掏垃圾處理費,就只有改變觀念少產生垃圾。
當然,全面實施這項差別化收費政策,需要規(guī)范為數眾多機關企事業(yè)單位的行為,同時統(tǒng)籌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銜接,不可能一帆風順。這不僅對生活垃圾產生者提出了考驗,也是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智慧與能力的檢驗。對于生活垃圾產生者來說,當務之急是盡快提升垃圾分類意識,早日養(yǎng)成垃圾分類和回收的好習慣。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,除了要提供前期的準備,通過不懈的宣傳和動員,督促相關單位養(yǎng)成環(huán)保的習慣;還要做好監(jiān)督,防止有單位為避免收費而隨處亂丟垃圾,破壞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。城市“三分建、七分管”,推行垃圾分類差別化收費,也要下好穿針引線的繡花功夫,在政策設計上體現精細,在制度執(zhí)行時更加精致。
生活垃圾“計量收費”,垃圾分類才能提質增效。城市治理從來就不只是政府部門的事情。當前,中心城區(qū)城市精細化管理專項行動正在火熱開展中,廣大市民不妨也參與進來,積極宣傳生活垃圾處理計量付費、差別化付費的理念,主動監(jiān)督各種偷扔亂扔垃圾的行為,在共建共治共享中,讓“多扔垃圾多付費”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。
(刊登于2022年1月12日《嘉興日報》,原標題《就該用經濟杠桿推動垃圾減量化落實落細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