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 : 嘉興在線  >  思享  >  正文
直播帶貨不能靠演戲
2021-01-16 06:00

  男主播在推介一款產(chǎn)品,他一邊喊著要降價沖破億元銷量,一邊與旁邊號稱“廠家”的女子爭吵。為了討價還價,雙方在直播間“吼破了嗓子”,場面熱鬧而且夸張——團隊內(nèi)訌、吵架、砍價,這類場景在直播平臺越來越常見,直播帶貨已經(jīng)“劇情化”,消費者看見的所謂砍價其實是演戲,以至于出售直播腳本也成了一樁生意。


  直播行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市場競爭愈發(fā)激烈,為了爭奪觀眾和流量,有些主播開始劍走偏鋒,在直播間上演“大戲”,以吵架的方式為用戶砍價,搞得像團隊出現(xiàn)內(nèi)訌一般。不明就里的觀眾看了,不免有些感動,以為主播不惜與廠家翻臉,也要為觀眾爭取更低的價格,甚至以為廠家若再降價,就真的要虧本了。感動之余,自然是“買買買”——正好,人家要的就是這個結果!


  “一場成功的直播帶貨,背后都有一套精心策劃的方案與‘高情商’的腳本話術,推動直播賣貨的高效轉(zhuǎn)化?!边@是某電商平臺直播腳本制作商打出的宣傳口號。直播要吸引消費者下單,話術肯定少不了,這和電視購物中的“不要1998,也不要998,只要98”其實大同小異。只不過,直播帶貨里的表演,有些演得跟真的一樣,具有更大的迷惑性。


  直播帶貨有方案、有腳本、有話術、有表演,并不完全是壞事。一個行業(yè)要持續(xù)發(fā)展,不可能一直同質(zhì)化低質(zhì)競爭,門檻總會越來越高。問題是,如果表演就是欺騙,那是決不能容許的。比如團隊內(nèi)訌、吵架、砍價等戲碼,演的大多非??鋸?,明眼人一看便知;但也有演得非常逼真的,甭管能騙到多少人,只要表演是為了欺騙,而且確實騙到了人,這就涉嫌消費欺詐了。


  厘清正常表演和消費欺詐并不難,一個重要區(qū)別在于消費者是否知道這在表演??措娨晞≈械谋硌?,沒人覺得被騙,因為誰都知道那是演的;但在生活中遇到電視劇里的橋段,就會很有欺騙性。同樣,電視廣告之所以標注只是“廣告效果”,就是要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,讓消費者知道這只是廣告。包裝精美的方便面上必須寫上“圖片僅供參考,請以實物為準”,道理也一樣。


  直播帶貨中的各種表演,大多是有腳本有演員的假戲,卻偏偏不告訴觀眾這是演戲;相反,就是要迷惑觀眾,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真的碰上了團隊內(nèi)訌、吵架之類千載難逢的商品降價機會——這就涉嫌欺詐了,直播平臺和有關部門有責任進行監(jiān)管。


  從根本上說,直播帶貨不能靠演戲,而要靠誠實守信、貨真價實。憑借粗制濫造的表演,哪怕能夠一時“脫穎而出”,也不可能做大做強。何況,正所謂“假作真時真亦假”,你直播時演戲,他直播時也演戲,觀眾上一次當,就會認為所有直播都是演戲,進而失去對直播帶貨的信任。到時候,傷害的將是整個行業(yè)的公信力和未來發(fā)展。


來源: 作者:晏慶盛 編輯:晏慶盛 責編:張春榮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安裝

在這里,讀懂嘉興

相關閱讀
分享到: